去年12月,8歲的四川樂山男孩林周正被確診患上白血病,所需醫療費依然面臨很大的缺口。樂山慈愛助困志願者協會承諾捐款11萬元,並召集記者前去報道,讓家屬林子勇手舉一張“捐款11萬元”的牌子,落款單位正是樂山慈愛助困志願者協會。但至今林家收到來自樂山方面的捐款總共只有約4萬元。因為活動結束後,慈善機構去找企業募捐,對方看到了捐助活動的照片,認為捐款已夠,拒絕捐款。(11月16日《成都商報》)
  很顯然,做慈善不能只有善心就可以。樂山慈愛助困志願者協會的問題恰恰就在於此,專業管理知識的不足,導致他們想當然地以為,慈善十分簡單,只要有善心、有善款就行。樂山慈愛助困志願者協會成立之後,卻沒有專業化的管理團隊,遇到求助者之後,才去找企業募捐;做公益時,管理者就去江邊一邊喝茶一邊閑聊,幫助誰,怎麼幫,經常茶喝完了,一件公益的事兒就聊成了。
  如此不成熟、不專業化的慈善機構,被人當做騙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某種程度上,這樣的慈善行為不僅無益,反而是過度透支慈善機構的公信力與公眾的愛心。慈善機構不專業,愛心人士怎能放心將善款交到慈善機構手上?管理者隨性,受助者又會有什麼樣的尊嚴可言?慈善機構亂打“白條”,慈善本義也就打了折扣。真正成熟的慈善,既要保證捐款者的捐款能夠用到實處,到達最需要的人的手中,從而保證善心的進一步擴散。同時,也要保證受捐助者在接受幫助時,不會產生心理負擔,讓他們接受捐助時也有尊嚴。還沒有拿到捐款就拍照宣傳,某種程度上,慈善機構也是在利用受助者的不幸。
  如果不能保證慈善機構的專業化程度,無疑會對慈善事業的發展形成阻滯。因此,除了需要從立法方面對慈善機構的運作進行必要的監管之外,也需要更多具備專業知識的慈善人士參與進去。 □戈海  (原標題:[來論]莫讓慈善機構的“白條”傷害了善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o85voer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